我是靠谱客的博主 壮观小松鼠,这篇文章主要介绍JAVA设计模式之工厂模式,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做个参考。

个人理解:解耦和和复用,

一、引言
    1)还没有工厂时代:假如还没有工业革命,如果一个客户要一款宝马车,一般的做法是客户去创建一款宝马车,然后拿来用。
    2)简单工厂模式:后来出现工业革命。用户不用去创建宝马车。因为客户有一个工厂来帮他创建宝马.想要什么车,这个工厂就可以建。比如想要320i系列车。工厂就创建这个系列的车。即工厂可以创建产品。
    3)工厂方法模式时代:为了满足客户,宝马车系列越来越多,如320i,523i,30li等系列一个工厂无法创建所有的宝马系列。于是由单独分出来多个具体的工厂。每个具体工厂创建一种系列。即具体工厂类只能创建一个具体产品。但是宝马工厂还是个抽象。你需要指定某个具体的工厂才能生产车出来。


   4)抽象工厂模式时代:随着客户的要求越来越高,宝马车必须配置空调。于是这个工厂开始生产宝马车和需要的空调。


   最终是客户只要对宝马的销售员说:我要523i空调车,销售员就直接给他523i空调车了。而不用自己去创建523i空调车宝马车.


   这就是工厂模式。

最具有缺陷的代码:

客户需要知道怎么去创建一款车,客户和车就紧密耦合在一起了.

复制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public class BMW320 { public BMW320(){ System.out.println("制造-->BMW320"); } } public class BMW523 { public BMW523(){ System.out.println("制造-->BMW523"); } } public class Custom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MW320 bmw320 = new BMW320(); BMW523 bmw523 = new BMW523(); } }

为了降低耦合,就出现了工厂类,把创建宝马的操作细节都放到了工厂里面去,客户直接使用工厂的创建工厂方法,传入想要的宝马车型号就行了,而不必去知道创建的细节.这就是工业革命了:简单工厂模式

产品类

复制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abstract class BMW { public BMW(){ } } public class BMW320 extends BMW { public BMW320() { System.out.println("制造-->BMW320"); } } public class BMW523 extends BMW{ public BMW523(){ System.out.println("制造-->BMW523"); } }

工厂类

复制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public class Factory { public BMW createBMW(int type) { switch (type) { case 320: return new BMW320(); case 523: return new BMW523(); default: break; } return null; } }

客户类
复制代码
1
2
3
4
5
6
7
public class Custom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actory factory = new Factory(); BMW bmw320 = factory.createBMW(320); BMW bmw523 = factory.createBMW(523); } }

当客户不再满足现有的车型号的时候,想要一种速度快的新型车,只要这种车符合抽象产品制定的合同,那么只要通知工厂类知道就可以被客户使用了。所以对产品部分来说,它是符合开闭原则的;但是工厂部分好像不太理想,因为每增加一种新型车,都要在工厂类中增加相应的创建业务逻辑(createBMW(int type)方法需要新增case),这显然是违背开闭原则的。可想而知对于新产品的加入,工厂类是很被动的。对于这样的工厂类,我们称它为全能类或者上帝类。 
        我们举的例子是最简单的情况,而在实际应用中,很可能产品是一个多层次的树状结构。由于简单工厂模式中只有一个工厂类来对应这些产品,所以这可能会把我们的上帝累坏了,也累坏了我们这些程序员。
        于是工厂方法模式作为救世主出现了。 工厂类定义成了接口,而每新增的车种类型,就增加该车种类型对应工厂类的实现,这样工厂的设计就可以扩展了,而不必去修改原来的代码。
五、工厂方法模式 
        工厂方法模式去掉了简单工厂模式中工厂方法的静态属性,使得它可以被子类继承。这样在简单工厂模式里集中在工厂方法上的压力可以由工厂方法模式里不同的工厂子类来分担。 
工厂方法模式组成: 
       1)抽象工厂角色: 这是工厂方法模式的核心,它与应用程序无关。是具体工厂角色必须实现的接口或者必须继承的父类。在java中它由抽象类或者接口来实现。 
       2)具体工厂角色:它含有和具体业务逻辑有关的代码。由应用程序调用以创建对应的具体产品的对象。 
       3)抽象产品角色:它是具体产品继承的父类或者是实现的接口。在java中一般有抽象类或者接口来实现。 
       4)具体产品角色:具体工厂角色所创建的对象就是此角色的实例。在java中由具体的类来实现。 
       工厂方法模式使用继承自抽象工厂角色的多个子类来代替简单工厂模式中的“上帝类”。正如上面所说,这样便分担了对象承受的压力;而且这样使得结构变得灵活 起来——当有新的产品产生时,只要按照抽象产品角色、抽象工厂角色提供的合同来生成,那么就可以被客户使用,而不必去修改任何已有 的代码。可以看出工厂角色的结构也是符合开闭原则的! 


代码如下: 

产品类

复制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bstract class BMW { public BMW(){ } } public class BMW320 extends BMW { public BMW320() { System.out.println("制造-->BMW320"); } } public class BMW523 extends BMW{ public BMW523(){ System.out.println("制造-->BMW523"); } }
工厂类
复制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interface FactoryBMW { BMW createBMW(); } public class FactoryBMW320 implements FactoryBMW{ @Override public BMW320 createBMW() { return new BMW320(); } } public class FactoryBMW523 implements FactoryBMW { @Override public BMW523 createBMW() { return new BMW523(); } }
客户类
复制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public class Custom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actoryBMW320 factoryBMW320 = new FactoryBMW320(); BMW320 bmw320 = factoryBMW320.createBMW(); FactoryBMW523 factoryBMW523 = new FactoryBMW523(); BMW523 bmw523 = factoryBMW523.createBMW(); } }
个人理解:

对于简单工厂类和复杂工厂类,乍一看好像是简单工厂实现起来简单一点,但是却有着一定的耦合度,当需要再加一种产品类时,需要对工厂类的代码细节进行修改,但是复杂模式下,只需要增加一种工厂实现类即可,更降低了耦合度的。


最后

以上就是壮观小松鼠最近收集整理的关于JAVA设计模式之工厂模式的全部内容,更多相关JAVA设计模式之工厂模式内容请搜索靠谱客的其他文章。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或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点赞(90)

评论列表共有 0 条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